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底全省16个地市全部建成并用好“城市大脑”,并建设1200个智慧社区,打造2000个惠民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撑单位及工信部综合政策领域主要依托单位,携手山东省数字城市建设本土领军企业海纳云举办了数字城市行业产研融合的前瞻性论坛——首届数字城市与未来治理线上论坛。
本届论坛以“推动城市大脑高质量建设,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发展”为主题,旨在以目前国内引领的城市大脑顶层设计能力为山东省16地市城市大脑建设建言献策,助力山东省16地市破解城市大脑“建易用难”的问题。
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肖雳、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副主任徐恩庆分别致辞和发表主题演讲,海纳云数字城市治理总经理王玮及其研发团队分享了关于城市大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肖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目前重点推进的在建项目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网络项目(国家级)、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省级)、广东省移动通信终端电磁兼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深圳市第五代移动通信试验网络项目(市级)、新一代移动通信测试验证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分室(市级)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肖雳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指导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密集出台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智慧城市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建设发展轨道,进入全面数字化、规模化落地阶段,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和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强劲动力。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智慧城市系统的核心和中枢,对于推动城市治理范式的创新和促进高端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城市间、部门间、政企间的对接配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区别于传统智慧城市存在数据孤岛等瓶颈,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城市大脑的建设,将政务、城市管理、水务、交通、能源等城市运行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智慧城市的运行管理中枢,有机地对城市运行数据进行感知和融合,打通部门条块、行业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跨行业、跨层级、跨部门的指挥系统,实现对新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服务的全方位管控,将在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精细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度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然而,纵观我国当前城市大脑建设现状,面临水平和进度参差不齐、业务难协同、边界不清晰、资源难汇聚、模式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安全难保障等问题与挑战。比如,在全国36个省级城市(含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55个地级市和2851个县级行政区中,完成或正在建设城市大脑的城市不足2%;很多建成的城市大脑,存在着以大屏系统为代表的“空脑”系统的现象,导致在真正赋能场景应用上力度薄弱;此外,由于业界缺乏统一的城市大脑建设规范和标准,各地城市按照不同的技术框架展开建设工作,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存在困难……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5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或正在建设城市大脑。城市大脑已经成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配”。在相关技术和生态逐渐完善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是行业关注焦点。我院携手海纳云举办本次线上论坛,对数字城市创新技术和落地进行了前沿探索,希望对这些困扰行业的难题可以提出建议,也希望将目前行业最前沿理论和标准化技术成果,真正赋能山东16地市构建特色鲜明、千城千面的城市大脑应用格局,擦亮“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数字山东整体品牌,对推动城市治理范式的创新和促进高端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